从“最后一米”破局 让为老服务从“家门口”走进“心坎里”
来源:企鹅电竞pc 发布时间:2025-04-28 17:39:07
如今,随着社会面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的提高,社区养老站点、老年食堂等便民设施加速布局,“养老不出社区、温暖就在站点”已由愿景变为实景。但同时,助老服务既要抚慰个体冷暖,也需托起万家灯火。当“下楼即享”已成“标配”,如何把服务从“家门口”搬进“心坎里”就成了值得深挖的课题。
在宝山区吴淞街道社区食堂门前,王老伯看着眼前的台阶犯了愁:“我们家住附近,平日里都会来这里吃饭,就是门口这几层台阶走起来太费劲了。”而就在说话间,一旁的外卖小哥三步并作两步跃上了台阶,留下一个匆匆取餐的背影。王老伯无奈笑笑:“年纪大了,没力气登高咯。”
老伯笑容里透露出的无奈,也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共同心声——这个对于年轻人而言并不算高的台阶,却是他们实打实的“登高难题”。
当前,随着社区养老服务逐渐完备,慢慢的变多的“家门口食堂”改善了老人们“吃饭难”的问题。这家吴淞街道社区食堂同样主打“深耕社区、助老敬老”的理念,菜品种类丰富、价格亲民,针对老人专门配有低糖、低盐餐食,并能凭借敬老卡享受折扣。这些原本便民适老的服务如今因为台阶坡度问题,让老人们的日常就餐体验打了折扣。
据园区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社区食堂所在的园区设计时统一按照办公楼标准,地面距离店铺还有近乎一米的高度差,由于台阶坡度陡峭,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而言,这段距离成了阻碍就餐的“最后一米”。
为破解这一难题,经过社区服务办、园区负责人、社区食堂负责人、居民代表的联合商议,通过前期走访调研,明确了从资金筹措到坡度设计全环节流程,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台阶的拆除改造势在必行。
“我们将积极和各方协作,针对老人就餐的痛点问题加紧修整,力争提供更好的就餐环境。”社区食堂店长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拆除楼梯、平整地面、铺设坡道、加固处理……历经数日紧锣密鼓的施工,待记者再次来到食堂,原本陡峭的台阶如今焕然一新:台阶的一侧被改造成宽阔平缓的坡道,让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与使用助行器的长者并行无碍;另一侧则配有扶手,让平日里的上下楼安全得到极大保障。
得知餐厅门口台阶修缮完毕,王老伯带着老伴专程前来,看着眼前的坡道欣然道:“终于不用像以前那样吃力了,我和老伴来吃饭舒心多了!”
一道缓坡的落成,消弭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现实高差,更铺就了城市养老关怀的温情末梢。餐食质优价廉,适老配套更需温情落细,这是前往食堂的最后一步,也是畅通老年助餐的“最后一米”。
为老服务不是社会机构的“独角戏”,而是社区共治的“协奏曲”。当无障碍坡道消弭物理隔阂,如何以空间重塑激发社区治理合力、更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是为老服务的重要方向。
在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有着这么一处空间,它集食堂、学堂、客堂于一体,在这里,穿过菜肴升腾的氤氲热气,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多元化活动场所,老年课堂、兴趣沙龙、公益集市、亲子手作空间……用完餐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或执笔泼墨或插花塑形,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装点着食堂,也装点出他们丰富多彩的银发生活。家住附近的年轻人也会时常光顾,手中书本的翻页声与咖啡机的轻鸣编织成属于他们的午后交响。
在社区治理学院负责人看来,物理空间的“同桌共聚”拉近了精神上的“同频共振”:“我们和五分之一餐厅合作,以智能化配置、适老化餐食满足老人就餐需求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传承文化、增进交流的空间,更好满足居民们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当餐桌边的轻谈浸润着水墨丹青的雅韵,邻里情谊的温热重构了银发生活的诗意。“吃吃饭、聊聊天,经常能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这里经常会举办活动,很多我们关心的社区问题都有讨论和解答。”这处食堂、学堂、客堂正以功能复合演绎着长者食堂办理的创新范式,让养老生活更好嵌入社区、让人文关怀浸润“银发时光”。
如果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陶渊明对心目中世外桃源的向往,那在高境镇新境地公园,此番幸福愿景正逐步转化为民生图景,全龄友好、代际融通的温馨场景正不断上演。
阳光正好,新境地公园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踏青逐春,高境镇社区餐厅正坐落其中,环绕的绿荫和多彩的花径将其装点一新。正值饭点,虞老伯正和女儿、孙女一道挑选着今日午餐:“我们一家是这里的常客,年轻人平时工作忙,我年纪大了,不方便‘开火仓’。这里离家近,平时带着孩子兜好公园就会来吃个饭。”老人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指了指门口:“有时候我们也会在早餐档口买些点心,带回去很方便。”
顺着老人的目光能够正常的看到,午间的排队窗口聚集了不少社区居民,而其中,几位外卖小哥显得格外抢眼。“我来为自己取餐,”小哥笑道,“有时会来吃堂食,但今天单子多,会直接点便餐,吃起来快些。”
据了解,除了服务周边社区的老人,高境镇社区餐厅也同样是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补给站”。五分之一市场部负责人和记者说:“老人凭借敬老卡能够得到折扣,同时针对新就业群体也有85折折扣。此外,餐厅还无偿提供饮用水、休息区、Wi-Fi,方便小哥休息歇脚。”
离餐厅不远,公园的党群服务中心、社区营造服务中心等也成了居民们的热门打卡地——儿童乐园的彩虹滑梯与老年服务区的智能器械相互辉映,排练中的太极拳队伍与跳街舞的青年共享一片广场……
“我们会经常举办各类活动,满足‘老、中、青、幼’全龄段多样化需求,”社区营造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记者说,“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等措施,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里享受到‘走得进、坐得下,还想来’的全新体验。”
桃源不在世外,而在人间烟火处。截至目前,宝山区共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196家,其中含25家社区长者食堂;每天助餐服务客数约为9500客,其中送餐上门3000客、堂食6500客;供餐能力已达每天2万客。同时,截至2024年底,宝山共建成207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通过深入推动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在确保养老服务“下楼即享”“举步即达”的同时,更能通过社会面的共建、共治、共享,真正把为老服务从家门口送到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