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面具玩具二手车价格的悲剧!
来源:企鹅电竞pc 发布时间:2024-07-04 18:30:38
最近又再继续全国二手车行业的深度交流,走了不少地方,见了不少人,有了不少感受,对于目前的很多二手车老板们来说,4S店投资人来说,总体来说就是常见三个状态,挺可怕的!
踌躇满志,别人都恐惧的时候,我们应该贪婪,关键是规模越大亏得越多,怎么改革创新呢?
铤而走险,批量车,走一波,没想到新车骨折,事故车、出口......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还是原来的“勇敢者思维”冲进去,结果就是血泪教训。
二手车这个行业,从2003年入行,也经历了20多年了,可以说2024年的对于很多二手车人来说的“黑天鹅”其实早就是老手们应该习惯的“灰犀牛”了。
只有理智客观,专业细致的分析,摒弃以前的投机思维,别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不足,才有机会活下去,别掩耳盗铃,别皇帝的新衣。
我们今天继续说点扎心的,但是有用的,很多二手车从业者看完,消费者看完这个,估计自己心里都有数了。
最讨厌,最恨新车降价的不仅仅是竞争对手,可能是二手车商,因为新车降价带来的二手车间接贬值就导致了大面积大幅度亏损,关键是这个几个月新车降价的“没有规律”太可怕了。
今年4-5月份,很多主流车型,比如BBA、比如国产之光这些,平均两个月时间降价了15-22%,奔驰C、奥迪Q5L、宝马3、凯美瑞、汉兰达、塞纳、帕萨特、比亚迪全系......
二手车进销差5%左右,周转期30-60天,这一轮下来,3年内的二手车必赔无疑,3-5年的保本胜利,5年以上的也有影响,比如骨折的宝马i3,比如降价10+的奔驰C等等。
不过各位别着急,新车这么降价,一来是迎合2018年2888万年产销量高峰期的换车客户,二来是产量过剩必须内卷的必要手段,但是卷到后面,厂家把经销商卷急眼了,经销商把客户整懵逼了,二手车商集体躺平了的时候,就是这个行业快改变的时候了。
2023年,中国18家汽车企业的利润1000亿元,不到丰田全球一家公司的一半,赔本赚吆喝不能长久,最终还得回归本质。
中国目前的新车价格相对国情和行业趋势看,可能平均还有15-25%的降价空间,但是应该不会很快下降,有可能逐步通过2-3年逐步释放利润和技术创新,当然了,不排除马斯克这样的“疯子行为”,那就不好说了。
新车越便宜,新能源汽车换代越频繁,二手车换手率和交易频次越高,二手车流通领域的机会越多,当然了,汽车越来越不值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是流通,国内国外各种流通会越来越频繁。
1-4月,中国的新车交易量600多万辆,二手车仅仅相差不到100万辆,今年努努力,可能二手车实际和新车就要1:1了!
不管外部经济压力,内部经济调整,工具类型的汽车还是刚需且持续的,比如我们的“人民需要”的五菱系列汽车。
这种车规模大、产量多、覆盖率广,成本控制好,以前的大量老百姓自己投资逐步变成了金融和租赁的机构用车范畴。
也就是生产工具的属性非常明显,比如小面、微面甚至人货两用MPV这类“货拉拉”车型,比如丰田卡罗拉、比亚迪秦、日产轩逸,甚至帕萨特PHEV、红旗EQM5这类的车型。
一旦金融和机构进入到“工具车”领域,大量采购、大量处置、大量出口的波动性就会非常大,对于很多二手车商来说,如果“踩不到点”上,就会持续失血。
当然了,这类车,以后赚钱,可能也就是千八百元或者3%以内的微利,金融贷款比例不高、售后服务回厂率很低,再置换可能性更低,总体来说,就是便宜就是硬道理。
还有就是这些工具的新能源车、纯电动车,大概率是厂家+机构+金融+内循环处置,每年5-10万公里的车,再制造、出口、拆解都可能,即使流出二手车市场的散户,基本上散户也没有什么优势。
工具车当中的客车、货车、工程车这类的还是有一定的特殊化存在,但是非专业的,还是谨慎调整吧,毕竟差别还是挺大的,团队未必适应。
以后做这类车,很可能就是给滴滴、神州、厂家、租赁公司、金融机构的“长期打工”了,别人“吃剩下”的给你点而已。
如果你是3-5线城市,有售后服务团队,有老客户基盘,如果你有海外客户稳定需求渠道,那么这个工具车的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轿车,英文Sedan,但是咱们这个“轿子”可就要前后都有抬轿子的,所以最早的三厢车一直是翘楚,两厢富康时代后来才逐步好转,奥迪全球28%的车型是旅行车,中国只有2%不到。
面具车在中国的影响力和价值绝对是超出很多普通人的认知的,二手车行业特别能有体会,各位老板对么?
关键是经济波动这个阶段,很多自主品牌、组合产品由原来的山寨、致敬开始变成“平替”了!
理想L,平替宝马X5、奔驰GLE,小米SU7平替保时捷,长城芭蕾猫平替甲壳虫,改一改壳子,换成电动,不到一半的价格,质量和安全,全靠自媒体说呗......
还有这类面具车和ZZ经济学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美系、韩系、日系、法系,仅剩的德系,这次G7以后也是瑟瑟发抖了,这些车系没有影响?你信么?原来的现代,曾经的雪铁龙标致......
面具车依旧还是有市场的,同样价位,技术差不多的时候,合资的优势,自主的炫酷,各有不同,但是这价格,需要内卷继续骨折了。
80-90一代,家里做主的,略懂车,主要是价格,合资越来越便宜,不一定非要那些网红自主的,毕竟开过车。
90后,00后,新生代,好看,好玩,有面子差不多就行,主要是价格,买不起房、结不起婚,不想要孩子,喜欢的车还是买得起的。
泡妞出去必须法拉利,兰博基尼,越野出去起步大G,路虎揽胜还得是行政,旅行有品位奥迪RS6可以,房车最好是乌尼莫克,皮卡么,福特F150猛禽最低,这些车加起来没有个1000万起步,咋可能?
二手车玩具车,中产阶级是最稳定的需求方,尤其是30-50岁这一拨人,但是现在的经济形势和生活现状看,这些人,活着最难了。
你看现在裁员,35岁以上的随便欺负,40岁以上的失业了就是快递外卖滴滴的“铁人三项”了,要什么玩具,私房钱都没有了,估计只能是工具了。
这几年国内的“玩具车”也都主打性价比,比如说方壳子坦克300,500,把吉普牧马人、丰田普拉多怼的难受,牧马人从50万MSRP下降到快35万了,二手车一路赔钱。
一大堆电动方壳子,比如icar,捷途等等,电动“吉姆尼”,小“路虎卫士”,信仰车30-80万,电动信仰就10-20万了,要什么自行车!
所以,玩具车会快速大范围的二手车贬值,比如福特F150猛禽,吉普牧马人、甚至是丰田普拉、FJ这类的,更别说平行进口的野马、道奇、马自达RX这类的车了,天津平行进口车从年均10万+,今年估计2万都费劲了。
大势所趋,盛世玩车,无奈经济滑坡,再说了,喜欢车玩车的有经济实力的这些人,要么就是限购没辙,要么就是老婆没辙,要么就是时间没辙,所以“哀莫大于心死”,不想玩了,也没那个实力精力了!
这些车,预计什么时候新车和国际接轨,甚至更便宜的时候,价格基本就稳定了,那也就踏实了,当然我说的是中产阶级的玩具车,法拉利这样的顶级富豪玩具什么时候都不受影响。
2016年的时候,中美主流的豪华SUV价格差,如今优惠以后,是不是越来越接近了?
150万的宾利,100万的奔驰G,65万的奔驰S,40万的宝马X5,30万的丰田普拉多,吉普牧马人,20万的丰田汉兰达,15万的特斯拉Model3,12万的本田雅阁,8万元的丰田卡罗拉,5万元的大众捷达......
2023年至今17个月的价格战,今年的最大变数是比亚迪的“冠军”版本掀桌子和特斯拉降价“不再引领”的变化。
多米诺骨牌开始,厂家管不住了,经销商扛不住了,二手车价格了,但是总会有个下限和底线。
建议所有的二手车从业者,要预判整体行业,要看得更远,别只顾眼前,关键是眼前都看不明白。
中美日欧贸易战,海外增加中国电动车关税,国外车进口,中国车出口,出口内销内卷还会有什么变化?
30000家汽车4S店,两个月倒闭了3000家,80万家二手车相关企业,今年20%躺平转型跑路......
当我们无法决定外部因素的变化影响的时候,我们是否这个时间段,加强内功,提升公司上下的认知、态度、能力,静待时机,别折腾,节约子弹,等机会。
这么多年了,二手车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行业,对于有的人来说只是剧中,而有的人来说,可能已经是剧终了......
版主简介:本名王萌,互联网ID二手车小胖,80后北京土著,从业20余年,汽车本科专业,MBA,历任国内最大二手车市场总监,经销商集团二手车负责人,二手车电商平台高级副总裁,知名汽车行业企业顾问,独立董事等。
现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北京汽车流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山东、河南、重庆、青岛等地二手车行业协会名誉秘书长等社会职务,目前主要从事汽车行业相关咨询\培训\媒体\出口\投资\综合商业体运营等业务。
二手车商搞错车型,构成退一赔三吗?/取消限迁二手车涨价,购置费减半新车优惠,最近换车是好机会么?/日本部分二手车比新车贵,市场倒挂波动异常,中国二手车出口机会来了?/今年二手车价格,乱的离谱,该怎么办?/从4S店出来混的二手车人,总是要还的!/新能源汽车,二手的韭菜,也不能放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