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 云南的“打陀螺”原来是这样玩儿的
来源:企鹅电竞pc 发布时间:2024-02-10 14:19:02
我国打陀螺运动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称为独乐,是一项深受云南省各族群众喜欢的体育运动,撒播于云南省各个州(市)。云南的影谷、双柏、和双江县尽管寓居的少数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可是都撒播下了关于打陀螺的风俗。每当新年、元宵节、二月八等节日,各寨子都举办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打陀螺活动。
传统陀螺用栎木、柚木制成(近年有用塑料、胶木作为陀螺的原料),直径9厘米至12厘米,高12厘米至15厘米。用手艺砍削或机械加工制成,分公陀螺(有凹楞陀螺)、母陀螺(平头陀螺)两种。
打陀螺的场所与器件较为简易,技能也较为简单把握和展开,具有着赛性、对抗性、娱乐性等特色的打陀螺运动,不仅能増强体质,还可以训练心理素质和毅力。
“打陀螺”活动主要靠祖传,当地人一代传一代,从5至6岁就参与“打陀螺”活动,每年新年和严重节日及农闲时都组织活动,参与活动的人员多时可达二十多人。
打陀螺竞赛有单人对打、双人对打、多人对打数种,并有详细实践的要求和标准记分办法。
“打陀螺”是一项前史悠远持久,高技巧,具观赏性、娱乐性较高的传承体育活动,它以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世代相传蜚声国内,在当地有遍及的群众基础并引起各级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的注重,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近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发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告诉》,发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8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140项。其间云南打陀螺项目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