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哪些印象非常深刻的童年记忆?|每周一问
来源:企鹅电竞pc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5:39“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哦!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看着孩子们喜悦灿烂的笑脸,有没有让你回忆起你的童年呢?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着不一样的色彩,有开心快乐的孩童回忆,有童年限定的成长烦恼,有的人、有的事让你受益终身,对成长产生深刻影响。您有哪些印象非常深刻的童年记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对于我这个农村孩子来说,书这样的精神食粮基本上没有,但我却对书如饥似渴,非常痴迷。
入小学前,父亲过年时买来的电影连环画,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楼梦》《喜盈门》,一大张画上有十幅小画,画下配着文字,我最爱看了。小学一二年级时,课本早早地让我背熟了,父亲会给我买来小人书。一看到小人书,我高兴地能一口气读完,连饭也顾不得吃。但是买的次数有限,而且每次就一两本,薄薄的。我就缠着母亲买。来之不易的小人书,我会反复看上几遍,有的都能背下来。
四五年级时,邻村有个走村串庄的大叔,卖些杂货,其中有书!一到我们村,我就围过去蹭书看,常常是看到大叔收工。后来,我竟跑三四里路,到大叔家里看书。五里多远的镇上每到逢集,有个摆摊儿的大爷,他摊儿上有书!逢集又赶上不上学的日子,我就在摊儿前蹭书看一天。没有书蹭的时候,我还借书看。找同学,找伙伴,找亲戚。凡是借来的书,我边看边抄,抄个差不多了,才还给他。
童年时对书的那份情感依然刻骨铭心,它时刻激励着我,鞭策着我,珍惜当下,奋进有为。
小时候,我的梦想并不是当一个教师,而是当一名越剧演员。每年八月十六前后,有名的小百花越剧团都会应邀前来演出。我搬着小板凳,牢牢地占据第一排的位置。每到周末,我会披上床单当戏服,把床当舞台,咿咿呀呀学着。有一次,我偷偷跑去后台,想着能不能拜师学艺,被当时扮相优美的花旦拒绝了:“你的嗓子不适合,回去好好念书吧!”
小学四年级时,班里来了新班主任郑老师,看起来特别凶。他镇住了调皮的我们,只用了一年,就让我们的成绩从乡里最后一名进步到第一名。更厉害的是,郑老师还会弹琴教我们唱歌,那一首他边弹边唱的《亚洲雄风》,我至今印象深刻。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想着以后要当一个老师,一个像郑老师一样厉害的老师。
小时候,只要作业写完了,每天晚上我们家周边的小伙伴们都会一起出来玩耍,内容丰富多彩:跳房子、跳皮筋、摸人、打玻璃球、砸钱堆……每一项都可以和小伙伴们玩得大汗淋漓,直到回家睡觉,每天都是欢乐多多。
周末时,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爬树,摘树上的桑葚果,洗了一起品尝,吃完后看着自己沾满桑葚汁的“紫色”的双手,一起哈哈大笑;有时候,我们会去小河边钓龙虾,自制钓具,每次都是收获满满;有时候,我们大家一起去踏青,享受自然的美景。
上个世纪80年代,浦老师作为年级唯一的男班主任,一直鼓励我们学生要争先进位,努力成为年级的排头兵。印象特别深的是梅花章的设置,为了鼓励我们在学习、纪律、卫生、劳动、锻炼等方面有慢慢的提升,浦老师用橡皮刻了梅花,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在对应项获得一枚梅花章,一周一评,一月一总结,表现优秀的同学还能让自己家长获得喜报一张。这在80年代的校园里并不常见。因为梅花章,我们班的同学一直受到其他班同学羡慕的眼光呢!
现在想来,其实每一个学生心里都藏着“蠢蠢欲动”的心,只要老师真诚地赏识、鼓励,我们都是愿意来呈现自我的,只是有时候少了一位在背后推你一把的人,幸运的是童年的我们遇到了浦老师。
童年最喜欢的玩具是陀螺,我的陀螺是老爸亲手制作的木陀螺,中心钉入钉子,然后老爸还给陀螺刷了一层薄薄的蓝色的漆,我每次拿着鞭子抽得陀螺飞快地旋转,内心开心极了!
童年最爱的零食是爆米花。“嗵”的一声闷响,知道是打爆米花的来了,便纠缠着母亲。母亲思量再三,给了米,于是我耐心守在一边等米花爆好,同时还防着小伙伴们哄抢。爆响那一刻死死捂住耳朵,待一升米膨胀成半麻袋爆米花,喜滋滋扛回家,迅速填满自己的衣服口袋,然后飞奔出去。
童年是那些很久没听到的熟悉的名字,像五毛钱的“小当家”方便面、两毛钱一根的冰棍、一毛钱的泡泡糖……
那个时候买方便面,只是为得到里面一张张小小的卡片和漫画书,所以会一下子买好多袋,还会和好友交换卡片,到最后发现有几张总是集不齐,也因此吃够了所有口味的“小当家”。
那时还没有如今种类丰富的雪糕,一两毛钱的冰棍虽然味道简单,在炎热的夏天能吃上一根,真是非常难忘的体验。经常会听到小商小贩推着小车卖冰棍的吆喝声,每次都要跟父母缠很久才能买上一根。
一毛钱一个的泡泡糖是当时的最爱,一块钱就能买上一大把。最吸引我的当属里面的透明贴纸,把贴纸贴在胳膊上,是当时特有的印记,几天都不舍得洗。嚼完的泡泡糖也要充分的利用好,要么贴到同学的桌子下面,要么贴到椅子上面,趁伙伴稍不注意坐下,一阵偷笑之后,撒腿就跑,一场童年“大战”便拉开序幕。
九十年代初,自己的小学生涯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学校的设施设备很简陋,但我对那根竹制的旗杆情有独钟,因自己打从一年级开始,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全校师生面前当一回升旗手。
五年级的某一天中午,班主任杨老师找到我和另一个男同学,用方言对我们说:“下周的升旗仪式,你们俩当升旗手!”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终于能梦想成真,紧张的是怕在全校师生面前出洋相。
周一上午,伴随着老式录音机播放的国歌音乐和全校师生齐唱的国歌声,我缓缓拉着绳子,望着徐徐上升的国旗,内心无比自豪,而这次升旗手的经历,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令我终生难忘。
小学校园里,有三棵六层楼高、三人合抱的水杉树,据老师们说,这三棵水杉树已有百年历史。它们就像三个巨人一样,陪伴了我整个小学时光。教室的窗口,水杉树一直矗立在那里,如同熟悉的老友般陪伴我上课、写作业;课间活动,我们在水杉树前做操、进行各项体育锻炼;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围着水杉树奔跑不休,一起数着水杉树上斑驳的年轮……
后来,因为校园修建,等我毕业回校再去看望这三位“老朋友”时,已无了它们的身影,心中甚是落寞。直至现在,小学校园的这三棵水杉树还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它们是我心中美好且温暖的回忆,是我幼时无忧无虑童年的见证。
世界上没有坏小孩,童年的错终将释怀。所谓成长,不是得到,而是学到。会骑车了,就特别想拥有一辆属于自身个人的自行车。心魔驱使,瞒着父母偷偷买了一辆,终究是被发现了。懊悔、难过,小小的世界崩塌了。妈妈带着我用低于原价40元的价钱把车退给了并不好说话的卖家,然后告诉我: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敢于直面,要学会承担后果。买车事件,给童年时的我留下很深的阴影,以至于成年后才慢慢消散了不适感。
儿时眺望远方,长大怀念过往。每年春节回老家,“挤火车”成为记忆中最深刻的经历。车厢内行李架上、座位下,到处都是人。来自不同地域的口音交杂在一起,感受到满满的烟火气息。现在,绿皮火车已淡出了我的生活,可它的存在却是童年记忆里的一道风景,是通向远方的开关,要么远行,要么归途。穿梭时空,唯有坐上这列火车,静静感受它的慢,才得以追寻儿时的独家记忆。
踏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分离焦虑让我嚎啕大哭。其他小朋友适应幼儿园平均用了一周,而我——2个月。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第一堂课“除法的意义”,班级其他小朋友学会的平均速度是2节课,而我——2天。
每当类似事件发生的时候,老师总会对我说:“没有标准,放心吧!你和其他孩子一样聪明。”因此,我的童年,从来就没标准答案:男孩大哭,我会安慰;女孩玩汽车玩具,我会加入;我的朋友不会跳绳,我会告诉她我不会踢毽子。如今,作为老师,我也相信,人生和童年一样,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好的答案。
儿时我很喜欢吃红薯,但家里不会每年都种,因为土地需要种更多的玉米和小麦来贴补家用。当时我很小,不懂得父母生活的艰辛,总是和家里说自己要吃红薯。由于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便一个人去别人家种过红薯并已经收获结束的地里,用锄头翻找别人遗落在地里不要的那种微小红薯。
这种小红薯,拇指般粗细,翻遍一整块红薯地,能找到的也非常少。即使这样,妈妈还是不厌其烦。等我放学回家时,妈妈早已把小红薯洗净蒸熟并放在了盘子里。“快来看,这里有你爱吃的红薯,快吃吧!”当时的我只顾开心地吃,完全没想过妈妈一个人在偌大的红薯地里翻找小红薯的辛苦。
现在,我也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每当我为家人而努力奋斗时,我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非常幸福。当我看到家人因为我的努力而生活得更美好时,我的内心感觉到很满足。毋庸置疑,这就是爱的力量!
姐姐骑着脚踏车穿过绿树成荫的小路,暑假,我们又来到奶奶家。奶奶早早坐在门口大柳树下的石凳上等我们。袅袅炊烟一定是奶奶蒸的鸡蛋羹,这是奶奶一辈子的拿手好菜,像淡黄色的小布丁,弹弹滑滑,简单撒上一点葱花再滴一滴酱油,美味极了!后院里的小樱桃和小桃子是饭后的爽口小零食,这里对于小小的我来说,是童年的秘密花园,是探险的好地方。
小时候的春节就是团圆,一家人热热闹闹团聚在一起,小孩子的快乐就是在此时,大人忙大人的,小孩子玩小孩子的。我最期待爷爷做的灯笼,爷爷的毛笔字写得很好,每年都会自己写春联,贴福字,然后再用剩下的红纸做小灯笼,放上一根小蜡烛,映衬着雪白的小路,提着小灯笼的我觉得如此威风!
本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
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
在留言告知,感谢!(温馨提示:邮寄地址为学校的老师请留下学校所在街道、门牌号等具体信息,不要只留学校名称。)
欢迎大家热情参加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河南省息县第一小学东校区孙玉霞老师,为大家带来她的分享。
我出生在80年代的农村,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幼时的记忆中,大多是父母整日在太阳底下的农田里忙碌着。冷风中,和母亲一块儿挖荠菜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大平原上的麦苗稀稀朗朗,像是被呼呼的西北风吹得不敢钻出地面,挖荠菜的我手指冻得通红,脚麻了,腿酸了,看着篮子里的成果才略感欣慰,晚饭清汤面条终于有了香香的荠菜点缀。
在农闲时,父亲总是想方设法撒网捕鱼改善生活,为我们几个孩童增加营养。我们欢天喜地围着收获的小鱼,就像过节一样。煎小鱼由于不舍得放油经常煎糊,烧得发白的鱼汤更能抚慰我们细细窄窄的肠肚。
温暖被窝中,听父亲绘声绘色讲述《西游记》的故事,温存着我童年记忆的美好。听到刮起妖风呼呼呼,我就用被子蒙着头不敢露脸。故事结束往往还意犹未尽,缠着父亲再讲一个,再讲一个!也不知道父亲肚子里怎么有那么多好听的故事,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懒婆娘、三兄弟智斗大妖怪……故事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让我明白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成为我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父母在农田里整日忙碌,便无暇顾及我们这一帮长了手脚的孩子。每逢节假日、星期天,我们便三五成群地开启我们的愉快时光。烈日炎炎的暑假,我们自有避暑的好去处,一个个像小泥鳅一般,扑通扑通跳到水塘里开启清凉模式。或者,爬到树上比赛摘桑葚,边摘边吃,待到我们从树上下来时,一个个嘴巴上、手上全都乌漆麻黑,便又相互取笑,你追我赶打闹一阵才肯罢休。
走独木桥是最惊险刺激的游戏。独木桥下是齐腰深的流水,河两岸靠一根圆滚滚的木头连接,胆量大的男孩子们早都哧溜到了河对岸,对着桥对面的我们嘲讽讥笑,说我们胆小鬼。我们哪能服软听人这样数落,队伍中年龄最长的玩伴按捺不住激动,稍稍镇定一下,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双手摆开走上桥来,学着螃蟹横挪的样式,在我们的加油呐喊声中成功抵达河对岸,打击了男孩子的嚣张气焰,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在伙伴们的鼓励下,我虽然心里紧张害怕,却也成功挪到了河对岸。
当然也不是每次都如此顺利,也有中途腿软扑通一声掉到河里的。顿时人群也不喧哗了,年龄稍长的大孩子们发挥指挥特长,“往这边游,这边水浅,快呀快呀!”待到倒霉孩子上岸,我们又是帮忙拧衣服上的水,又是出点子不让家长发现挨批评,最后都同意,太阳底下多玩一会儿,自然晾干。管他脸有没有晒黑,皮肤有没有发烫,只要制造出一切如常的假象,没被家长责骂就万事大吉。我们大家也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帮忙隐瞒。
跳格子、跳皮筋、钓龙虾、捉知了、钓“骆驼”、预测天气、自制小零食……这些都算是童年里稍显普通的游戏了,但它们在物质条件并不丰富的童年时光,带给我极大的快乐。只需要破瓦片、小草棍,亦或从菜园摘下的两个生辣椒,便可以逗乐我与伙伴们的闲暇时光,让我们在这段学业任务不重的时光里,尽情享受人生中最纯粹的美好。
前不久,“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集体奖项,授予了一群平均岁数77岁的“银发知播”,他们由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教师组成,借助短视频与直播,传播天文、地理、美学、文学等知识。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与直播成为主流的传播方式之一,以其强烈的交互性、内容呈现形式的丰富多样、图文语形为一体的精巧教育模式,深受年轻人欢迎,变成学校以外的又一种教学。老师,您刷短视频吗?您偏向看什么样的短视频?您希望从短视频中获得什么?欢迎与我们分享。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图片视频也可发送至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